|
炒股赚的是谁的钱到底谁亏钱了
这下好了,舆论哗然。原先持有造纸企业的股民开始争相卖出股票,由于卖出的人太多,股价不断下跌。2个月之内,造纸企业股价就从18元跌到了3。6元,暴跌80%。而这时候有个想要上市的游戏企业,看到其股价非常低,虽然企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也是一个不错的壳,就花大钱和公司股东洽谈收购事宜。故事讲完了。这个故事里到底谁赚钱了,谁亏钱了呢?显然,该造纸上市公司是赚钱的,它当初在股市融资了1亿。投机客在5-7元的时候偷偷买进,最后在25元附近全部卖出,他也赚大了。而土豪老板在23元的时候买进了上亿,最后18元卖出所有股票,显然他亏了不少。难道整个故事就只有土豪老板一个人亏钱了吗?显然不是。在造纸企业股票上涨的过程中,手里持有股票越多的人,浮盈越多,但是只有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从而赚到差价的人才真正地赚了钱(俗称“落袋为安”)。那么,很许多人都在赚钱,到底谁亏钱了呢?其实,在造纸企业从5元涨到25元的趋势中,
大家都知道炒股赚钱可大家知道赚的是谁的钱吗
激怒了已被惯坏了的“投资者”,股民开始上街抗议,围攻“财政部”和“财政部部长”郭婉容官邸,要求政府为股市下跌负责。政府官员为避免失去选民,保住官位,开始错上加错,又转到了力挺股市的立场,让股市疯狂进一步演化。这时的政策制定者虽然也知道这样发展下去最后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但也不敢再度激怒股民。这位雍容高贵的女部长本能的脱口而出“一万点已经不低了”,但可能很快意识到这句话会被市场视为利空,赶紧补充道“也不高”。这一骑墙表态成为第二天台湾大报小报的头条。当时台湾政府力挺股市的另一大原因是许多政客与股票市场有公开或私下的利益纠葛,全民炒股自然也落不下政客。在1989年“选举”后,台湾至少有20位“立法委员”担任不同证券公司的职位,力挺股市派在台“立法院”拥有强大势力。那些不利于牛市延续的政策都会在“立法院”开会期间遭到猛烈的,甚至是武力攻击。我们现在时常能看到的台湾“立法院”开会时话不投机大打出手的场景就是在那是养成的传统。
大家都知道炒股赚钱可大家知道赚的是谁的钱吗
上梁不正下梁歪,台湾民间在股市狂热中也出现了许多社会弊端:学生旷课炒股,计程车司机为赶去看行情拒载乘客,寺院僧人炒股,公务员炒股等等。当时的一些政府部门,比如“劳动保险署”、“公共住房署”等在股市下午收盘后才开始恢复办公,整个社会都陷入炒股狂潮中。股市上轻易获得了大笔钱财的台湾百姓开始从几年前的勤俭持家变得肆意享乐,服务业和色情行业空前发展,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甚至超过发达国家。与此同时,绑架、勒索、敲诈、暗杀等刑事案件也快速上升。证券公司和大庄家成为黑社会盯上的目标,报端经常可见黑社会恐吓施压让证券公司支持某只股票价格,或直接绑架暗杀相关市场人士。在1989年的台北时装周上,防弹背心竟然成了最热门商品(台《中国邮报》,1989年11月18日报道)。泡沫终于破裂台湾股市在创造了全球股市前所未有的3年涨12倍的奇迹后,不论有多少所谓的牛市逻辑,最终还是对抗不了自然规律,通行的经济和商业准则开始恢复法力。
大家都知道炒股赚钱可大家知道赚的是谁的钱吗
尤其是中国内地这一更为复杂的经济体和刚刚打开大门的股票市场,需要面对和解决各种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但是,我们也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台湾股灾可以让内地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清醒的认识到股票市场出现泡沫的严重性,该采取什么合理的措施避免或应对,情理上,我们应该做得更好,伤害更少。对于国内投资者,尤其是普通大众,通过近期A股市场的跌荡起伏,再看看台湾市场的遭遇,最终带来真正财务自由的投资方式又是什么。不关心基本面,不做自主分析,靠听内幕消息炒股的模式最终会被淘汰,垃圾股炒上天的结果只能是最后的原形毕露。对于绝大多数无时间和能力研究公司、挑选个股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想分享国内经济和股市增长创造的财富,理性的办法是选择基金或其他专家理财,虽然这些机构大多数也战胜不了市场,但比自己贸然入市风险要小的多。对于那些时间精力充沛,又迷恋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不论你采取什么样的玩法,都要在最本质的地方,即经济和公司业绩表现上多下功夫。
炒股赚的是谁的钱到底谁亏钱了
直到股价已经涨到15元,该企业在外流通的股份越来越少。因为大部分流通股集中到该投机客手里,而大股东在上市时做了3年不减持的承诺,所以该企业流通股越来越少。大家开始相信该企业的游戏转型概念,不少股民认为不管对不对,先买一部分再说,说不定能够继续上涨呢。果不其然,一个月后,该造纸企业涨到了20元。由于市场上流通股份很少而大伙购买热情又高,股价继续上涨。而这时候,投机客逐渐抛售,终于在25元卖光了所有的股票。这时候市场上流通股又大大增加了,大家开始互相交易,股价维持在23-25之间。有一个土豪老板经不住朋友的怂恿,没详细分析就以每股23元的价格买了上亿该造纸企业的股票。毕竟花了上亿,土豪老板找来智囊团分析了该企业的财务报表,最后发现它实际是烂摊子,业绩比较差,未曝光的负债还有很多甚至涉嫌造假。土豪老板在18元的时候偷偷地卖光了所有股票,虽然亏了些钱,好在抽身比较及时。后来他气不过,把造纸企业财务造假的新闻捅给了媒体, |
|